原標題:淺談農村小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案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課程的改革不斷深入,基礎教育是改革的重點,需要受到格外的重視,隨著農村與城市的經濟差距越來越大,農村的教育繼續改變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法,這也對教師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農村的教學水平和農村學生的受教育程度直接關系到整體的國民素質,近些年,農村的教育水平有顯著的提高,但是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農村的教育與城市相比還存在著辦學條件差、生源流失大、師資力量薄弱等問題,嚴重阻礙了農村教育的發展。對農村小學教育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并采取相應的措施改變當前農村教育的現狀,是當前農村教育的重中之重,從而促進農村小學教育的發展。
一、當前小學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 )辦學條件差
相對城市而言,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普遍偏低,基礎設施的建設相對薄弱, 農村小學往往存在著缺乏必要的基礎教學設施的問題。 雖然我國政府對于農村的教育有高度的重視,并且每年都會投入大量的資金和設施發展農村學校的建設。 但我國農村人口占據了一半以上, 農村小學的數量較多, 一方面,政府投入的的教學設備和資金無法滿足大多數農村小學發展的需求,導致了農村小學發展速度換嗎,另一方面,大多數農村小學的基礎設施過于薄弱, 起步晚、 起點低的問題嚴重,甚至有許多農村小學的沒有最基本的教室和教材,這也就導致了投入的資金和教學設備依然無法滿足農村小學教學發展的需求。 在當前信息化教學的背景下,信息化教育是我國教學體系發展的主要趨勢。而對于農村小學而言,往往只有一臺辦公電腦,無法起到信息化教學的目的。部分農村小學雖然有一定數量的電腦用于教學工作,但由于發展的水平較低,這些教學設施依然難以起到應有的作用,對信息化教學的開展起到了一定的消極影響, 難以對農村小學教學體系的改革起到應有的推動作用。
(二 )學校的生源流失較大
近年來, 我國政府對于農村經濟和教育的發展具有高度重視,推出了許多促進農村教育和經濟發展的政策,對農村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積極影響。 然而,在計劃生育的背景下,農村適齡兒童的數量越來越少,其主要原因有兩點:第一,農村的經濟水平要遠遠落后于城市, 許多農村青年為了得到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往往會向城市發展,而許多家長為了方便管教孩子,也會將孩子接到城市中生活和學習,這不僅導致了農村人口老齡化的問題越來越高, 而且新生兒童的數量則在不斷的降低。 第二, 部分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已經有了巨大的提升,農村人口對于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而國家對于農村兒童入學又具有一定的優惠政策。 因此,有條件的家長往往會將孩子送到城市的小學就讀, 導致農村小學的學生數量逐漸降低。 第三,經濟發展水平落后的農村,家長往往難以承擔上學需要支付的費用, 雖然有許多城鄉的教師在貧困農村建立學校,但所能夠起到的效果有限,無法惠及到每個農村。 受到上述三種因素的影響,農村小學的生源流失問題較為嚴重。 而除此之外,在農村小學中,教師不僅要對多個學年和班級的學生進行教學,還要管理學生的日常生活,這也就導致教師的工作壓力過大,沒有時間進行研究和學習,不僅難以提升農村小學的教學質量, 對于農村小學的發展前景和發展模式也沒有明確的規劃,不利于農村小學的發展。
(三 )師資力量薄弱
在小學教學中,教師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小學生的心智還不夠成熟,對于教師專業能力的依賴度較高,教師的素質會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產生直接的影響, 同時也直接的決定了農村小學的發展前景。 然而,農村小學往往存在師資力量薄弱的問題,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教學環境惡劣,并且發展前景有限,絕大多數教師往往不愿意在農村小學中任教, 這也就導致了農村小學存在著教師數量少的問題,并且很難吸引外來教師任教。 而本地的教師為了謀求自身的發展,也更加傾向于到城市中任教,農村小學存在著人才流失的問題。 第二,堅持在農村小學的教師,往往年級較大,缺乏充沛的教學精力,而許多志愿來到農村小學中任教的志愿者,雖然知識水平足以擔任村小學教學,但其教學能力有限,所起到的教學效果也偏低。 除此之外,農村小學的教師數量稀少,一個教師往往身兼數職,過大的工作壓力使其難以將精力投入到教學研究中, 不利于農村小學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 同時,還有許多教師的個人教學素質不足,缺乏自我提升的意識,往往更加重視如何完成教學工作,而沒有研究如何能夠提升自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這也就為農村小學的改革和發展起到了一定的制約作用。
(四)缺少家庭教育支持
農村的經濟水平相對較為落后, 農村家長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對于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較低,不懂得如何更好的教育子女,沒有對子女展開應有的家庭教育,這也就導致了農村兒童在心理上所出現的一些問題,農村家長不知道如何解決,甚至沒有察覺到這些問題。 而對于兒童的學業,農村家長也往往無從輔導。 除此之外,許多農村家長為了謀求發展,會選擇去城里打工,無法帶到城市中的兒童則成為了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是我國當前一個比較嚴重的社會問題, 這一部分兒童缺乏家庭教育,在農村小學教學中,留守兒童不僅容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還相對較為頑劣,不利于教師的管教,這也就是目前農村小學教學中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
二、農村小學教育發展的對策
(一)端正農村辦學思想
我國的農村人口數量眾多,占據了總人口的一半以上。 農村教育也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于促進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的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但就目前而言,農村小學教育還存在著辦學思想不端正的問題,許多農村小學的教育工作者、家長都認為,農村小學教育就是為了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打基礎,而實際上,教育的基礎性作用只是農村小學教學的一個目標, 想要推動農村小學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必然要革新傳統的教學觀念,將先進的教學觀念與農村小學教學進行深度融合,重視對農村人才的培養,促進農村小學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協調發展, 從而為農村小學教學的開展構建更好的教學環境,對農村兒童的培養產生一股合力,從而更好的提升農村小學教育水平,提高農村兒童整體的素養,為農村兒童的未來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優化農村小學管理機制
目前,農村小學的管理機制較為混亂,存在著兒童集中就讀的問題,大多數農村兒童都集中在農村重心學校中,而其他學校則存在著學生數量少的問題。 因此,政府要注重引導,整合農村小學的教育資源,并對不同的學校進行合理分配,從而促進農村小學的整體發展,避免一家獨大的問題產生,解決農村重心小學人滿為患的問題, 促使農村小學教育向著正規化的方向發展。 除此之外, 農村小學還要注重開展規范化的建設,建立明確的教學和管理制度,使農村小學得教學管理工作能夠有規章制度可循,有效的提升了農村小學的教學質量。 最后,要注重對農村小學教師的關懷,在生活上給予農村小學教師優惠,從而解決教師的后顧之憂,降低農村小學教師的工作負擔,使教師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工作中來。
(三)提升教師綜合水平
針對農村小學師資隊伍水平低下的問題, 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年著手:首先,要建立多元化的農村教師培訓機構,農村小學要定期外派教師進修, 從而提升農村小學教師的教學水平,使農村小學教學中能夠更新穎的教學理念,推動農村小學整體教學能力的提升。 其次,農村小學要建立教師考評機制,定期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效果進行評價, 并將考核結果公示,對于考核成績高的教師,農村小學管理者要從精神和物質上加以表彰,從而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對于考核成績低的教師,可以引導教師分析自身教學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針對性的進行學習和改進,提升教師整體的教學水平。 最后,針對農村小學人才流失的問題, 政府要針對城市教師和師范類專業院校的學生進行宣傳,并給予一定的薪資保障,從而使更多的城市教育人才能夠投身到農村教育的發展中來, 推動城鄉教育的協調發展。
(四)加大投入力度
受限于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 農村小學很難通過自身的運營而得到發展,這也就導致了農村小學教育的發展,對于政府財政投資的依賴度較高。 因此,政府要加大對農村小學的財政投入力度,以地方為單位,對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的學校進行財政投資,并為其提供更多必備的教學輔助工具,提升農村小學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 同時,還要盡量的減免農村小學的學費,保證更多的農村兒童能夠接受到義務教育,降低農村家長的經濟負擔。 除此之外,還要構建農村小學財政投入的保障機制,免除農村小學發展的后顧之憂,讓農村小學能夠更好的投入到建設和發展中來。
農村教育是我國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于培養農村的高素質人才、推動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而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逐漸顯露出來,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農村教育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尤其是作為基礎的小學教育,更是需要進行全面的改革,通過端正農村辦學思想、優化農村小學管理機制、提升教師綜合水平、 加大投入力度能夠有效地改善當前農村教育的現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